从中长期来看,煤电在我国发电领域占据主体、作为国家电力能源安全“压舱石”的地位还不会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两个8000万千瓦”煤电新建的政策逐步落地,煤电新建工程稳步推进,针对现有约14亿千瓦煤电烟气治理装备的升级改造、运维服务市场也在蓬勃发展,电力行业烟气治理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上半年,国家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文件提出到2025年,首批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全部开工,相关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年同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20%左右、显著低于现役先进煤电机组碳排放水平。同时,还要求到2027年,煤电低碳发电技术路线进一步拓宽,相关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年同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接近天然气发电机组碳排放水平。这体现出主要污染物达成治理目标后,“低碳”将成为下一步煤电清洁化改造的重中之重,这对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经济性、智能化水平、能效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对煤电清洁低碳转型形成明显的引领及带动作用。得益于煤电行业新建项目不断上马,以及国家对煤电绿色低碳要求不断提升,公司上半年抢抓机遇,市场拓展取得丰硕成果。
以钢铁、焦化、水泥等为主要代表的非电行业,上半年受下游需求整体偏弱、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依旧处于低位,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对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的需求,但非电行业细分行业多,体量规模大,在“双碳”时代依然有庞大的环保升级及降碳市场需求。
钢铁行业方面,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文件的发布,为钢铁企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指明了工作方向。目前,全国43%的粗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改造,39%的产能完成重点环节改造,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同时,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绿色高质量转型任务依然艰巨,结合2025年之前要完成8亿吨钢铁产能改造工程的目标,还有近2亿吨待实施。
2024年初,随着焦化行业、水泥行业的超低排放实施意见发布,提出焦化行业要求到2025年底,重点区域力争60%焦化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底,重点区域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产能完成改造;水泥行业则要求到2025年底前,力争5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区域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上半年公司积极跟进钢铁行业升级改造项目,收获一批高质量订单,同步跟进收集焦化及水泥行业项目商机,跟进并储备一批高质量潜在项目。
上半年以来风电光伏装机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光伏行业多晶硅、硅片价格大幅下滑,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风电方面产能快速扩张,风机整机的中标价格不断下降。公司紧抓风光组件及整机价格下跌、投资成本降低的契机,借势控股股东的“双碳”战略,加快推进围绕紫金矿山的风光绿电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在手项目运营,同步推动新项目拓展,力求尽快形成更大贡献,支撑业绩成长。
上半年储能市场迅速发展,储能电芯及系统集成行业技术迭代加快,竞争十分激烈,电芯价格跌幅已逐步收窄并趋于稳定,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公司集中力量重点做好现有电芯产线经营,加快推进市场基本准入门槛培育,积极探索与品牌企业的合作,缩短培育周期,借力开拓市场,尽快形成市场销售业绩;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精益制造,提升产品质量及性能;加强各方面成本管控,做好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市场开拓力度,结合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新产品开发。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保持较强的韧性,经营质量持续改善。实现营业收入46.7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0%;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6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8.85%,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大幅改善。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环保工程合同共计55.27亿元,新增环保工程合同中电力行业占比56.79%,非电行业占比43.21%。期末在手环保工程合同195.38亿元,在手储能系统及设备销售合同14.99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67.61%,有息负债率23.48%,有息负债比例处于较低水平。
2024年上半年以来,各环保业务团队继续抢抓国家第二个“八千万”煤电新建市场机遇,电除尘、电袋除尘、干法脱硫、湿法脱硫等多个业务团队全面出击,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依托多年累积的技术、业绩优势,斩获一大批大型新建煤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项目。同时,通过“降霾减碳、协同发力”的工作思路,引导低效、失效超低排放装置推倒重建,持续发力现有环保设备升级改造市场,取得显著成果,实现多个重点项目突破。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尤其是针对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开发,积极参与国际行业展会,开展公司及产品宣传,获取多个有效项目信息,通过不懈努力,上半年相继在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收获除尘及脱硫脱硝项目。
风光绿电业务方面,西藏拉果供能项目一期一阶段、新疆克州乌恰首期300MW光伏项目成功发电,通过智慧运营平台管理投运项目,多个在建、在跟项目稳步推进,推进绿电业务向规模化发展。
紧抓控股股东推动矿山装备“油改电”带来的商业机会,启动绿色新能源矿山装备业务。组建福建龙净联晖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纯电矿卡销售、储换电站建设及运营等业务,为矿山提供新能源及其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建立矿山绿电内部生态循环系统,进一步拓展装备制造业务板块的生产发展空间。
储能电芯第一条生产线顺利投产后,产能逐步爬升,同时多措并举狠抓产品性能及质量,良品率稳步提升;储能PACK及系统集成业务同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精准营销争取高质量项目,同步加快大容量电芯储能系统技术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结合行业形势,公司提出要强化技术壁垒,实现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力求从以规模为核心的传统生产力转换为以质量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上半年公司组织召开市场、工程、采购三场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各业务部门及团队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不断深化改革,重点推进“三定”组织体系改革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入推广飞书应用,开展ERP推广实施,升级OA系统,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三、风险因素
2024年上半年以来,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景气度未有明显好转,新建项目较少或推迟,相关领域工业烟气治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恶性低价竞争成为行业顽疾,工业烟气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参差不齐。公司面对严酷的市场环境及激烈的行业竞争,集中优势资源持续加强市场拓展力度,精心梳理潜在项目商机,发挥“技高一筹”及业绩规模领先优势,紧盯市场及行业变化,主动出击,取得积极成效。
新能源行业中储能市场竞争依旧激烈,新型储能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市场参与者众多,价格战正在席卷储能产业链,价格下行对企业利润影响较大,行业洗牌博弈加速。公司全面分析市场形势,掌握市场动态,迎难而上,发挥产业链及集团化优势,探索差异化路线展开市场拓展。全面练好内功,聚焦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良品率,同步加快大容量电芯产品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技高一筹”是公司发展的立身之本。上半年公司技术及研发部门紧紧围绕公司“转型攻坚”年度主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落实技术创新改革任务,做好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的攻关,积极争取申报各项政府资助,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有效展开。在环保、新能源领域全面推进技术研发攻坚,加快传统环保装备的智慧化与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调研及研发力度,推动相关重大技术产品加快攻关。
卓越运营者强。公司致力于实现高效、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机构、人员、流程和规则以简洁为美。公司上半年持续加强现金流管理,达成积极成效。同时,通过分析外部形势,并针对同行进行全方位对比,识别优势和劣势,提出举措,通过管理提升,构建起规范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让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管理赋能。
公司高度重视市场开拓,要求全面掌握市场现状,清晰了解发展趋势,以便于提前预判和布局,主动出击抢抓市场机遇。公司上半年组织召开市场营销攻坚专题工作会议,从销售增长、市场环境、客户关系、竞争策略、合同质量等多维度开展专题研讨,分享、学习和总结内外部市场成功经验,提升公司整体市场攻坚能力,为实现合同持续有效增长和年度经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的企业使命是“净化环境,保护气候,珍爱大自然”;企业愿景是“依靠技高一筹和卓越运营,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环保装备及新能源企业”;企业价值观是“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尊重市场规律、推进卓越运营、推动共同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在新时代面临新形势的背景下提出的,是构建龙净核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是新时期引领全体龙净人继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拥有扎实的装备设计、生产制造、安装与运维能力。公司注重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成本制造优势,贴近产品销售市场或原材料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公司注重自有生产车间及生产线的改造升级,积极引入先进加工技术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新能源板块业务产品制造采用先进、稳定的生产工艺,智能化水平高。
已有1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073.23万股,占流通A股3.7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00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5-31)减少503户,幅度-1.06%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